构建灾害风险适应力和抗灾力——第32个国际减灾日
来源:上海应急守护  时间:2021-10-13 11:34  
第32个国际减灾日——构建灾害风险适应力和抗灾力

你知道吗?今天是第32个国际减灾日,也许你并不熟悉这个日子,让小编来为你科普国际减灾日的前世今生

1984年

在第八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上,弗兰克·普雷斯博士提出了“国际减灾十年计划”。在之后的数年中,该计划迅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1990年

在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上,自1990年始的“国际减灾十年”活动正式诞生。在236号决议中,会议由此决定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定为“国际减少自然灾害日”。

2001年

到了21世纪,联合国大会决定继续在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纪念国际减灾日,并借此在全球倡导减少自然灾害的文化。

2009年

为提高人们对如何采取行动减少灾害风险的认识,联合国大会在其通过的第64/200号决议中决定将“国际减少自然灾害日”改为“国际减灾日”,并将纪念日期改成了10月13日。

2019年

为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减少灾害风险的认识,联合国大会又在其通过的第73/231号决议中决定将“国际减灾日”改为“国际减少灾害风险日”。

为什么要开展国际减灾日活动?

于联合国而言,无论是国际减灾十年,还是国际减灾日,其目的都是为了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地区和各国政府把减轻自然灾害纳入工作计划,推动国家和国际社会采取各种措施以减轻各种灾害的影响。

于我国而言,由于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灾害种类多且发生频繁,除现代火山活动导致的灾害外,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风雹、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每年都有发生。由于自然灾害种类多、区域性特征明显、季节性和阶段性特征突出、灾害共生性和伴生性显著,我国是世界上因自然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今年的国际减灾日有什么特殊之处?

每一年的国际减灾日都会有一个专门的主题。今年的“构建灾害风险适应性和抗灾力“主题,旨在强调在新冠肺炎流行和灾害风险日益复杂的状况下,需要建立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协同的灾害风险治理模式,着力构建灾害风险适应性和抗灾力,提高全社会灾害风险治理能力,并最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的国际减灾日对我们又有什么意义?

首先,新冠疫情的威胁从未远去,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依然呈现变异蔓延态势的当下,我国外防输入的压力持续加大,总体仍然处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防控阶段。上海作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新冠疫情的风险从未远去。其次,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异常,极端天气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随着秋冬时节到来,大风天气、枯枝落叶增多,社区、森林火灾等各类灾害进入了高发时段。我们需要时刻警醒督促自己,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电瓶车要在户外指定地点充电、家中烧饭记得时刻照看、电气设备注意日常检查、不乱扔烟头、不把打火机放在小孩能接触到的地方,不在林中烧纸祭祀、烧烤野炊、点火吸烟,做到”人人讲安全、人人懂自救“,自觉培养灾害危机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