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8日,郑州市出现区域性大暴雨,是今年入汛以来最强的一次降雨过程。为积极应对本轮降雨,郑州市数字化城市运行中心靠前指挥、现场处置,严格按照汛期应急保障方案,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全力做好城市防洪排涝监测预警系统、云视讯视频指挥调度系统稳定运行,充分发挥系统应急调度和指挥决策作用。截至7月9日9点,通过信息采集监督员队伍、12319城管服务热线、市民“随手拍”以及12345政务服务热线、公安交管指挥中心等案件收集、反馈渠道,共采集、立案、派遣道路积水和安全隐患问题1565件,开展现场应急处置235件,为有效防范和应对城市内涝风险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据悉,今年以来,市数字化城市运行中心严格落实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城市防汛工作部署,不断强化“智管”优势,落实“技防”保障,扎实做好数字城管系统平台、城市防洪排涝监测预警系统和云视讯视频会议指挥调度系统各项准备工作,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增强城市排水防涝处置能力,持续为城市防汛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数字城管协同助力,未雨绸缪打好“主动战”
充分发挥平台处置终端体系化、案件办理标准化、流转过程全透明、问题发现多渠道的优势特点,为汛期的问题上报、处置等工作正常开展做好技术保障。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员保持对汛期重点点位、重点类别问题的正常巡查上报,保持“城管随手拍”上报渠道畅通,积极发挥广大市民在防汛工作中的作用,多种方式夯实城市汛期安全防线。在汛期来临之前,中心组织召开夏季城市防汛技术保障工作部署动员会,会同相关平台维护单位提前谋划、精心部署,共同做好数字城管平台运行保障工作。
城市防汛科技赋能,全力筑牢防汛“安全堤”
中心防汛系统综合运用“制度+科技”手段,在415个重要点位部署感知和监控设备,共享公安10000余路监控,这些带有传感功能的积水监测“神器”,实现了对152个道路积水点、12条隧道、30座桥涵、28条明沟、两河一渠等重点点位的感知和调度,堪称助力防汛防涝的“千里眼”,形成了郑州市城市防洪排涝技术支撑体系。通过覆盖全、数据全、机制全、感知全,打造防汛数据“一个库”,安全预警“一张网”、监测运行“一张图”、指挥调度“一块屏”。防汛系统凝练出12大防汛应用场景,形成了汛前预案准备,汛中风险监测、预警发布、联动处置,汛后总结的全过程支撑。
应急指挥智能调度,打通指挥调度“最后一公里”
为进一步扩展汛期指挥调度功能,打通汛期指挥调度“最后一公里”,协调各开发区、各县(市)区、局属事业单位和相关公用企业,安装云视讯视频会议调度指挥系统,建立完善上下贯通、步调一致、高效协同应急调度指挥机制。目前,云视讯视频会议系统已覆盖各开发区、各县(市)区、局属事业单位和相关公用企业共30余家,并多次完成指挥调度测试,确保汛期期间能够充分发挥指挥调度、统筹协调作用。
畅通信息获取渠道,搭建民生服务“连心桥”
不断加强对12319热线工作人员的管理培训工作,提升热线服务质量,24小时接听市民来电,架起与市民之间的“连心桥”。汛期期间,中心严格执行第一时间信息分理、第一时间案件派遣、第一时间协调催办、第一时间结果反馈的“四个一”工作流程,及时受理市民群众反馈的应急突发事件和安全隐患问题,加强事件受理、转派、处置、回复效率,确保各项安全隐患及时排除,切实保障汛期市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紧盯雨前雨中雨后,撑起安全出行“保护伞”
时刻绷紧防汛安全弦,严格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按照应急预案,总结往年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经验,组建了一支经验充足、素质过硬的应急处置队伍,确保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时刻做到应急队伍全天候待命、应急物资准备充足、应急案件处置迅速,以确保遇有降雨情况能够调度及时、指令畅通、落实到位,确保市民出行安全,确保市政设施安全度汛。
下一步,市数字化城市运行中心将树牢“百姓城管、服务百姓”工作理念,不断提升现代科技手段对城市防汛工作的支撑能力,打好防汛“主动仗”,逐步形成一体化防汛协同处置的作战新格局,筑起一道严密的城市防汛排涝“安全网”,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