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郑州市城市管理局(综合执法局)以党建为引领,坚持提高站位、精准定位、懂得换位、实新立位,秉承“百姓城管、服务百姓”理念,紧紧把握“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法治化、国际化”总趋势,确立“全市一盘棋、城管大格局”的工作思路,以“四季郑州”(“春∙美”“夏∙韵”“秋∙彩”“冬∙暖”)系列专项治理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效能,用心擦亮“郑州城管”品牌。
坚持党建引领 融合优化
把稳政治启航“方向盘”
全市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始终坚持以“党建红”引领“城管蓝”,逐步形成“四融合”机制,即坚持党建与执法业务相融合,强根固魂;坚持党建与队伍建设相融合,凝心聚力;坚持党建与作风建设相融合,示范引领;坚持党建与廉政建设相融合,风清气正。中原区通过开展五星中队创建活动,激发执法队伍活力,以红色引擎激活城市管理执法蓝色力量。金水区以“城事先锋、执法为民”党建品牌创建为抓手,探索建立“警城街校家”共管共治共享新模式。郑东新区建立“党建引领网格化+线性大融合”工作机制。高新区积极培育综合执法特色文化,打造“精细管理、服务为民”的党建品牌。
创新执法模式 精益求精
打磨执法服务“金招牌”
巩固完善“五室一庭”行政执法保障机制,确保执法权始终在法治轨道内运行。金水区聚焦“现场取证难、对象确定难、文书送达难”等问题,逐步形成“公安警务做保障、公证服务维权益、法律援助重服务、行政调解化矛盾、检察联络抓监督、巡回法庭树权威”的完整闭环,有效破解城管执法难题,打通依法治国、依法治市在基层实际中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坚持“721工作法”,持续开展“五项融入”行政执法全过程,提升执法服务质量。市城市管理执法支队设立服务型行政执法工作室,将普法宣传、行政指导、行政调解、法律咨询服务、法律风险防控融入行政执法全过程。实施精准普法,变“被动监管”为“主动服务”,加大行政调解力度,优化法律咨询服务方式,从源头上减少行政相对人违法风险。
加强执法事项集成,推进“综合查一次”工作法,推行工程建设执法领域“八查八看”工作法,发放综合查一次告知单,将检查事项一次性告知行政相对人,“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少执法扰民。加强部门协同,推行跨部门“综合查一次”,对高风险者严格监管、对低风险者无事不扰。
强化内部监督 严管细查
打好队伍规范“组合拳”
严格按照国家、省统一标准和规定加强执法车辆使用管理,按照统一的标识涂装试样和车辆数字编号区段进行喷涂;严格执行制服着装规范、仪容举止和执法文明用语规范,坚持“六个严禁”,做到“六个不得”,确保“四个做到”,彰显执法温度、体现人性关怀。
全速推进智慧化平台建设,以“城市大脑”为依托,构建市区一体、互联互通智慧化指挥调度平台。大力推动“互联网+执法监督”,找准执法办案各环节风险点,规范执法流程,发挥系统监督功能,提升办案效能。
强化市级对开发区、区县(市)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的全方位、全流程监督,做到行政执法到哪里,行政执法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市级设立督查大队,采取日常督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等方式,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规范、不文明执法行为,以督查促进作风转变、推进工作落实、推动问题整改。
拓宽培养渠道 提升效能
开创能力建设“新局面”
按照应配尽配的原则,优化配备办公场所和执法装备,最大限度满足日常执法需求。
持续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打造人民满意城管”系列活动,定期邀请高校教授,省司法厅、省住建厅领导,省、市、区法院行政庭专家来队授课;积极组织开展“微宣讲、走基层”活动,首批选聘省住建系统专家库的业务专家赴全市各城市管理执法队伍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新密市建立“一日一题、一月一练、一季一测、一年一训”业务学习长效机制,全面提升行政执法人员履职能力和执法水平。
近年来,郑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系统多家执法单位先后被住建部、省住建厅评为“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表现突出单位,被评为河南省服务型执法示范点(标兵)单位,在连续两届河南省执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中,郑州市城市管理局代表队均荣获团体一等奖。
注重宣传引导 创先争优
激发崇尚荣誉“正能量”
近年来,郑州市城市管理局(综合执法局)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手机APP、微信、微博等媒体展示队伍良好形象。
加强典型培养宣传,积极宣扬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史留成、郭亮等同志先进事迹,郑营华、张朝杰等全省城市管理执法系统“最美城管人”先进事迹。
探索开展的“五室一庭”行政执法保障机制、“综合查一次”工作法、“五项融入”执法全过程、优化营商环境“十项举措”等工作经验先后被《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住建部大城管公众号、《河南日报》、省住建厅官网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