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坚持“百姓城管、服务百姓”工作理念,聚焦民生痛点、治理难点,创新城市治理模式,在完善便民服务、优化市容秩序、提升功能品质等领域精准发力,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厚度的城市治理答卷。
完善基础服务设施 托起市民幸福生活
背街小巷焕新 点亮“回家路”
2024年完成背街小巷24条硬件提升、24条文化提升及48条日常管理提升工程,打造“道路平整、设施完好、绿化美观”的特色街巷。
深化“郑点亮”专项行动,全年点亮道路122条100.6公里,解决中州大道黄河路立交桥下、陇西小学周边等照明盲区,道路亮灯率稳定保持98%以上。
“一站式”服务 暖心更贴心
城市驿站建设持续深化,累计建成1200余座,金水区、郑东新区推出24小时“不打烊”驿站,让城市驿站变成了“一个在路上的家”。
推行水、电、气、热、网“一站式”联合报装,减少企业跑腿次数和不必要支出,全年解决城管领域营商环境案件26起,帮助企业挽回损失4900余万元。
智慧停车扩容升级 缓解停车难
全年打造“郑好停”点位100个,盘活新增共享停车泊位24.8万个,建成超充站150座、公共充电桩5638个,智慧停车平台用户突破350万人。
设置便民“口袋停车场”144个、快递外卖停放专区47处、共享单车三色分类停放区26个,非机动车停车管理更加人性化。
疏堵结合共治共享 打造有温度的城市管理
规范占道经营 留住城市“烟火气”
针对占道经营难题,坚持“疏堵结合、便民利民”原则,全年依法劝导突店经营行为12.1万处,同步增设西瓜临时售卖点、便民服务点等384个,既维护市容秩序,又保留城市活力。
违建围挡治理 实践共治共享
织密巡查网络。及时发现处置违建行为,全年整改拆除违建1949处103万平方米,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重点整治黄河南岸违建问题16处,实现违法建设遏增减存、动态清零。
同时突出开展围挡“顽疾”攻坚,从破除头脑中的“围挡”开始,打开管理藩篱,引入群众力量共管共治,拆除各类围挡123.7公里,让城市空间更开放、市民生活更舒心。
智慧引领 文明养犬解民忧
犬只管理应用上线郑好办APP和局微信公众号,市民养犬办证更方便。
全年共查办犬只案件3013件,处理市民投诉1088起,推动文明养犬理念深入人心,开展养犬自治试点,不文明养犬行为逐步减少。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绘就生态宜居新画卷
特色景观路 出彩又“出圈”
“郑路平”行动成效显著,全年中小修道路69.6万平方米,补植行道树1.76万株、绿篱174.8万平方米,打造华山路、紫辰路等16条特色景观大道。
“高架月季花廊”“黄河北街楸树花道”等火爆“出圈”,吸引市民游客争相打卡,城市生态魅力持续彰显。
城市环境与休闲空间串联共融
升级改造航海路西三环桥区,将雕塑艺术与绿化、照明、豫文化融合,营造高品质绿色休闲空间。
常态化开展滨河环境提升和黑臭水体治理,发现处置偶发性排污问题107处,滨河环境焕然一新,熊耳河幸福河湖创建工作通过验收评定。
油烟防治全覆盖 守护蓝天
创新“一店一档、一店一码”全民监督机制,让市民随时随地扫码监督餐饮单位油烟排放情况。
建立多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全年抽检餐饮企业1324家,发现处置问题5097个,实现油烟防治全域无死角,让市民享受清新环境。
从一盏灯到一条路,从一座驿站到一方游园,从一个车位到一处便民点,郑州市城管局以“为民情怀”办实事,以“工匠精神”筑品质,以“疏堵结合”破难题,用行动诠释了“百姓城管、服务百姓”工作理念,也是城市治理迈向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