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占道经营、游商1100余处,指导共享单车企业清理转运共享单车1000余辆……连日来,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周边道路交通秩序得到优化改善。
据了解,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周边人口密集、老旧小区多、人流车流量大,流动商贩占道经营多,赶上高峰时段严重影响通行。
面对群众期盼,郑州市城市管理局深化“三标”引领,坚持“百姓城管、服务百姓”理念,突出“我们的城市叫郑州”城市治理主题,通过部门联动、科技赋能、全民参与等措施,对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周边道路交通秩序进行综合治理,推动城市出行环境持续优化。
跟踪督导扎实治理占道经营
市城管局将院区周边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治理,作为专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责任,强化跟踪督导。
针对周围复杂情况,采取联合执法形式,市局执法管理处指导区执法大队五里堡执法中队,在辖区内重点区域、河医周边,每天高峰时段安排人员和车辆定岗值守,并联合交通执法、交警支队、属地办事处,对违停进行查处,疏导交通拥堵点。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共计清理占道经营、游商1100余处,郑大一附院周边交通秩序明显改善。
强化责任清理淤积共享单车
市城管局结合郑州实际情况,确立了“总量控制、科技赋能、动态调控、精准适度”的原则,严格管控、多措并举做好共享单车管理工作,真正实现了“管住车”的总体目标。
强化政策支撑。规范运营区域,对全部车辆进行技术升级,确保技术稳定,减少安全隐患;制订单车运维考评办法,组织单车企业建立三级应急体系,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应对。
强化智慧赋能。在实时热力图的基础上,实现区域车辆分类统计、出域车辆精准统计;在车辆备案的基础上,实现跨域车辆管理、仓储车辆管理;在车辆骑行记录的基础上,实现运营情况分析、车辆投放分析。
强化管理规范。对单车企业电子围栏进行资源整合,在全市统一规范设置6万处电子围栏,并开展线下围栏施划,引导市民规范停放,目前已完成河医周边电子围栏的施划工作;将熙地港、绿城广场等32个重点分色分类区域连点成线,打造40条“郑好停”分色分类管理路段,已将河医转盘至京广路列为“郑好停”路段着重打造;将多次违规停放车辆的用户,列入骑行“黑名单”,起到警示作用。行动开展以来,指导共享单车企业清理转运郑大一附院河医附近共享单车1000余辆。
协同共治规范非机动车有序停放
市城管局强化“全市一盘棋、城管大格局”,统筹挖掘非机动车停车区,指导二七区在周边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场3处,可容纳非机动车约6000余辆,并协调市园林、绿化等部门指导二七区,有效缓解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北门交通拥堵及非机动车停车难题。谋划河医北门立交桥下非机动车二层立体停车场设计方案,建成后可提供非机动车停车位2994个,供周边就医市民免费停放。
与此同时,联合多方力量开展违法停放电动自行车清理。自工作开展以来,指导二七区城市管理部门劝离清理非机动车乱停1500余辆。
“城市交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协同共治机制,加强技术管理,充分发挥媒体引导作用,引导群众自觉遵守交通秩序,为市民打造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的高品质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