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浪潮中,城市,作为现代文明的璀璨明珠与实现现代化的关键载体,正经历着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郑州,这座充满活力的中心城市,林立的摩天大楼直插云霄,地铁网络纵横交错,商业综合体热闹非凡,在这些繁华景象的背后,是对“里子工程”的精雕细琢,是对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真诚回应。
近年来,郑州市在城市管理方面积极践行“服务促管理、管理促治理、治理促效能”的理念。城市治理的现代化,远不止于外在市容的简单改变,更是一场内涵式发展的接力赛;不止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民生温度的传递;不止是数据代码的更新,更是治理范式的深刻革新。
党建,在郑州基层治理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宛如一根神奇的“绣花针”,穿针引线,将市政设施管理领域中分散的治理主体紧密地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协同作战的强大“共同体”。
在城市道路施工联审联批领域,由郑州市城管局市政事务中心管养效能评价所牵头成立的联审联批临时党支部,宛如一把“万能钥匙”,成功打破了部门之间的壁垒。将公安、执法、市政、企业等12个单位紧紧地拧成了“一股绳”,真正实现了“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工地上”的良好治理格局。
一系列的数据显示,市政设施完好率提升至98.5%,较三年前提高了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城市的基础设施更加稳定可靠;2024年以来,帮助企业解决施工难题23起,直接减少经济损失1200万元,为企业的发展排忧解难,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当AI技术与城市治理碰撞,在郑州市城管局数字化城市运营中心市政设施动态管理平台,仿佛有一颗强大的“智慧大脑”,正引领着城市治理迈向新的高度,实现了从“人工巡检”到“智能预警”的跨越。AI智能分析技术宛如一双“火眼金睛”,通过对10万张施工图的精准分析,成功识别问题1300余处,整改率高达91.9%,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为880个项目建立了详细的信用档案,实施分级分类监管,让企业更加注重自身的信用建设,企业违规行为下降了40%,营造了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物联网感知技术则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在城市中布设了2.3万个传感器,实时监测道路、管网的运行状态,预警响应时间更是缩短至5分钟,为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设施安全方面,2024年市政设施事故率同比下降35%,管网泄漏修复时间缩短至2小时,这意味着城市的基础设施更加安全可靠,市民的生活更加安心;在营商环境方面,施工审批时限压缩50%,大大提高了项目的推进速度,企业满意度达到96%,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加宽松、便捷的环境;在民生福祉方面,通过“服务—管理—治理”的良性循环,市民投诉量下降48%,群众的获得感显著提升,城市的幸福感指数不断攀升。
在深化智慧治理方面,计划2025年将AI分析精度提升至95%,努力实现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监管,让城市治理更加智能、高效;在拓展共治格局方面,计划建立“市民观察员”制度,共同打造共建共享的治理共同体;在强化党建引领方面,积极创建“红色管城”品牌,推动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目标,让党建的力量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