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聚焦治理增效,坚持党建引领,夯实网格支撑,强化数智赋能,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在全面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健全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联动协同机制,实现城市管理从“分散作战”向“统筹联动”转变,正成为破解城市复杂疑难案件、应对城市治理新挑战的高效路径。
郑州市数字化城市运行中心紧扣省委城市工作会议部署要求,通过机制创新突破瓶颈、流程再造打通堵点、效能提升回应诉求,破解城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深化“四强”党支部创建,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城市筑牢治理根基。
党建铸魂:网格激发治理新活力

筑牢一线堡垒
创新运用《党建引领网格化平台城市管理类案事件协调联动责任辖区图》,构建“支部统筹——党员负责”责任体系。党员在责任辖区中亮身份、定职责,成为解决问题的“前哨尖兵”,发挥党员在案件协调、处置中的先锋作用,使党建引领成为破解疑难案件的“红色引擎”。
“党建+网格+大数据”
针对十八里河沿线老旧污水井盖安全隐患等“硬骨头”,党员下沉网格主动对接市政中心、办事处等单位,修复问题井盖30余处,及时消除公共安全风险,探索出“小事快速处置、难事联动办理”的数字治理新路径。
强化组织联动
聚焦帝湖周边1.8公里环湖步道管养争议问题,通过“党组织对党组织、一事一报到”协调机制,该中心协调督办科党支部在帝湖争议中多次组织现场协调,多方商定《帝湖区域管辖边界勘定方案》,构建长效管养机制,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提升,展现了破解跨部门难题的独特优势。
机制创新:协同攻坚打通堵点

“终端架设”疏通脉络
针对案件“派不出、无人接”困境,主动沟通,截至10月下旬,推动15家单位架设处置终端或指定专人接件,累计派送积压案件300余起,从源头打通流转堵点。
“指定派单”啃硬骨头
针对平台流转推诿案件,严格按流程审慎行使“指定派单”权,确保案件“有人接、有人管、有人办”。利用平台中协调督办新模块,实现案件分级办理、全程留痕、风险把控,提升效率的同时规范了流程。成功指定派遣175起案件,破解了红绿灯故障、路面破损等51项遗留问题。
“高位协调”聚力破局
对复杂案件,借助该中心“三跨”会议等机制提级处理,通过现场研判会共同踏勘、现场确权,极大缩短协调周期,明确解决路径。
数字赋能:提升群众满意度

基层负担切实减轻
推行七项协调机制,减少非必要现场会议100余场。配备“民需即办服务箱”,一线速解轻微案件400余起,平均处置周期缩短60%以上,实现真减负、提效能。
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从帝湖环境焕新到街头安全隐患消除,再到市民投诉圆满解决,该中心用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践行 “百姓城管、服务百姓” 工作理念,赢得了市民的认可和赞誉,让人民城市的温度传递到每个角落。居民专程送来“担当作为暖民心、协调联动解民忧”锦旗及感谢信。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郑州市数字化城市运行中心将继续以中央、省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深化“党建+业务”双轮驱动,发挥数字平台优势,完善协调联动机制,不断锤炼队伍、创新机制,以更高标准对标会议要求,以更实作风推进治理实践,以更暖温度服务群众需求,持续破解城市治理难题,为加快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升市民群众幸福感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