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开膛破肚”后如何复原?施工质量如何保障?11月12日上午,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召开道桥管养工作推进会,正式明确城市道路掘路修复施工质量核心标准与监管要求,施工质量八大核心要点刚性落地,为全市道路掘路修复施工划出“质量红线”,推动修复质量从“合格”向“精品”升级。
会议强调,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遵循“原状恢复、强度达标、安全可控”原则,全面落实以下八大质量要点:
八大要点
1.车行道和人行道恢复应原状恢复或不低于原结构强度恢复,不能改变路面类型;
2.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开挖应使用机械切割,新老路面结构层搭接成阶梯型;
3.各类管线埋设应保证最小覆土深度,非机动车道(含人行道)不低于0.60米,机动车道不低于0.70米;
4.输水管道接口牢固紧密,预防管道渗漏出现道路沉陷病害和塌陷安全隐患;
5.顶管施工管顶覆土深度大于管道外径的1.5倍且应大于1.5米,各类顶管(含定向钻)施工结束后应采用管外注水泥砂浆填充管道周边孔隙;
6.沟槽回填应分层夯填密实,每层回填土虚铺厚度应根据夯实机具确定;
7.直承式窨井盖和雨水箅基座采用现浇或预制混凝土,井座用螺栓固定在基座上,人行道优先选择外方内圆窨井盖,车行道使用防沉降窨井盖;
8.城市道路的管线敷设优先选择非开挖施工技术。
不仅如此,郑州市城管局结合“郑路平”专项整治经验,在统一质量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精细化、差异化施工管理。
针对全市道路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管线设施的复杂情况,市城管局对车行道、人行道的结构性恢复,各类管线的敷设与回填标准,以及特殊地质和气候条件下的施工技术,均提出了系统性、分类别的指导方案,确保修复工作科学精准,实现“一路一策”的定制化修复效果。
道路修复不仅是“补坑”,更是城市治理能力的体现。郑州城管此次明确施工“硬标准”,为道路“术后康复”开出一张细致严谨的“质量处方”,将进一步推动城市道路管养工作标准化、规范化,让市民出行更安心、更舒心。
下一步,郑州市城管局将立足“百姓城管、服务百姓”工作理念,持续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切实守护市民脚下安全,提升城市道路品质。